时间:2023-04-16 00:52:59 | 浏览:1182
【文化评析】
作者:徐伟明龙其林(分别系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剧本杀”是当代不少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游戏,玩家通过在实景场馆搜集线索、推理,最后找出隐藏的凶手。市场的迅速扩大,使得“剧本杀”亟须规范化,这引发人们对于这一新兴行业发展的关注。
2016年,第一批国外剧本游戏进入中国,随后几年,剧本游戏逐渐走出小众圈子,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有数据显示,相关企业累计注册数量超过8000家,线下门店突破3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剧本杀”爱好者超过5000万。“剧本杀”游戏的迅速崛起,反映了年轻人休闲方式的改变与娱乐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必然面临所有新兴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阶段性无序发展问题。
在“剧本杀”产业中,行业规范缺失,知识产权缺乏保障,好剧本稀缺,抄袭和同质化剧本泛滥、无聊情节过多等问题突出。归根结底,好剧本稀缺只是“剧本杀”行业的表象,根本原因在于创新能力得不到保护,导致优秀编剧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创新能力不足,是“剧本杀”以及其他许多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旦有原创产品获得市场追捧,跟进者便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仿造,以求在市场中分一杯羹,从而导致产品原创者权益遭受侵害。当产品原创者的权益遭受长期不法侵害,经济效益锐减时,其结果必然令原创者深受其害,丧失进一步创新的动力。如果文化创新能力集体丧失,同质化、抄袭就成为必然现象。
去年年底,导演郭敬明和于正都为自己曾经的抄袭行为发布长文致歉。但值得反思的是,很多抄袭事件发生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即便是抄袭当事人输了官司,也依然坚持不道歉、不进行赔偿。出现这种令人惊诧的现象,一方面在于法律缺乏对原创产品尤其是文化产品的有力保护,即使法院宣判了,当事人也可以拒不执行判决;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对于抄袭、模仿行为过于宽容,默许甚至暗中鼓励抄袭、模仿,没有意识到此类现象对原创者及行业生态的巨大伤害。正因为抄袭成本低而获益高,铤而走险的人便会不断出现。郭敬明、于正的道歉,并非因为他们的觉悟突然提高,而是由于业内编剧作家集体抵制抄袭者、央视点评批评等因素推动。
值得欣慰的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经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包括视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及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等有了更为严格、明确的保护,这将有利于包括“剧本杀”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创新能力的保护。
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剧本杀”行业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洗牌是必然现象,优胜劣汰才能促进行业长期、正常发展。但前提条件是这些竞争能在制度健全、市场规范、监督齐全的环境下进行,让创新能力在市场的温床上不断孵化、成长,如此,“剧本杀”行业才有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9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为进一步加强剧本娱乐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文旅部13日就《剧本娱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剧本娱乐活动应当设置适龄提示,其使用的剧本应当标明适龄范围;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极目新闻记者 黄永进实习生 董彦希“今天有个本可以开,要来吗?”4月10日,剧本杀店员给剧本杀爱好者田晨发来消息,田晨一看是曾经在另一家店玩过的剧本,便婉拒了店员的邀约。田晨发现,自己玩剧本杀的热情好像不如以前那么高了。剧本杀也有过一场难求
暑期将至,“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娱乐活动客流高峰即将到来。对很多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剧本杀能够在剧本里演绎另一种人格,按照线索拼凑出整个故事的全貌.....这样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内心的表演欲望体验另一种人生,而且还能短暂逃离现实缓解
剧本杀是一种通过剧本形式虚拟出各种凶案故事,让玩家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分析剧本中的漏洞以及提供线索,来找出凶手的游戏。其凭借新颖的娱乐方式以及独特的游戏体验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参与。当前,剧本杀已经成为了90后以及00后的社交新方式。剧
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拿着不同身份的剧本,抽丝剥茧地分析着各种线索,利用推理找出背后的“凶手”……这一幕场景就是当下年轻人最喜欢的社交方式“剧本杀”,也被人们形容为“极具Z世代特征的消费场景”。据悉,这个起源于欧美派对的游戏最初被直译
后劲太强。如果不是《007》上场,《长津湖》就承包了整个10月份的票房日冠。截止至10月29日,长津湖内地票房折合美元8.28亿,成为2021年全球票房第一。而被它超越的第二名,还是国产片,《你好,李焕英》。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影市场
什么是剧本杀,剧本杀什么意思,超强解释!剧本杀是什么?剧本杀是一个小众圈层的游戏,圈内人为之沉沦,圈外人雾里看花。一群人坐在一起聊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故事,到底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能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鹜,沉迷其中?先百度了他的官方解释。“剧本
每经编辑:王月龙,易启江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
新华社天津7月1日电(记者梁姊 郭方达)暑期将至,“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娱乐活动客流高峰即将到来。然而,部分“剧本杀”剧本中存在“黄色暴力血腥”内容,一些密室逃脱场景中“黑暗追逐电击”行为,也引发是否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的担忧。日前,
【入行门槛低、剧本质量良莠不齐 你玩过剧本杀吗?】“就目前来看,国内‘剧本杀’发行从业者人数过万,每年发行的新本在200本到300本左右,线下店超过2万家。”“剧本杀”资深从业者冷月说。目前,从内容上划分,“剧本杀”分为“硬核本”(以推理为
2016年,一种名叫“剧本杀”的游戏方式在国内悄然兴起,其故事性、悬疑性、刺激性及自带社交属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去年,随着新一季《明星大侦探》综艺的播出,剧本杀迎来第一次爆发式推广,成为新经济、夜间经济的“新宠”之一。开剧本杀店需投入几何?
“沉浸式社交体验”“百元买一段人生”“满足悬疑推理的刺激感”……剧本杀是当下年轻人最喜爱的社交新模式。尽管剧本杀产业已经具有上百亿元市场,但在其热度高涨的背后,危机已经显现——剧本杀《壬辰倭乱》角色剧本与游戏卡片。记者 文超摄艾媒咨询的分析
“剧本杀”:社交“新宠”成产业,能走多远看格调前景取决于“剧本杀”能否成为正确价值观的载体,能否通过规范运营形成风清气朗的环境从登陆热门综艺到成为现象级线下社交活动,从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实体店到与文旅、民宿业融合——作为近年来悄然流行的社交“
【热点观察】 作者:宋旭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剧本杀”有多火?相关机构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在当前的中国年轻消费者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高居第三位,紧随电影、运动健身之后。然而,关
“由兴业路开往复兴路的G100次列车就要发车了。”伴随着熟悉的列车广播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为致敬建党百年而打造的“复兴大道100号”创意体验馆在北京爆红,与常规的图片、视频展陈形式所不同的是“复兴大道100号”将百年记忆实体化,精心构筑10